首页 热门mv正文

贝志诚是真凶吗?耐心往下看-------对新加坡国立大学石毓智的回复

wangchaowh 热门mv 2021-03-11 11:15:04 117 0

  贝志诚是真凶吗?-------对新加坡国立大学石毓智的回复

  本文发出后石教授立刻做了点评,但没有@我,有网友看到后转给我才看到,下面对石教授的点评做个回复,由于石教授的观点是在原文上直接用红字打出,我也就按照这些红字的顺序一条条地予以回复。

  1、关于您说“如果有足够的自信就应该实名发帖”的问题,貌似有暗示我心虚不敢负责的的意思。但我以为我主要是针对您和方舟子的推理过程提出质疑,而不是针对你们推理所依据的材料的真实性作讨论,因此不存在自信和敢不敢负责的问题。因为我们依据的材料都一样,但你们的推理我认为是有问题有漏洞的,尤其是您的结论我不敢苟同。如果我错了,并不说明我不讲道德不负责任,只说明我不够聪明或不够狠毒。因此不存在心虚不敢的问题,实名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的逻辑。

  2、方舟子是否是逆向思维,这个不重要。这个词本身是褒义词,其实我很同意您和方舟子看问题的角度,这个角度对此案具有重要意义,至少有助于澄清案件的一些相关背景。同时我也相信你们介入此事完全是出于公心,对你们的善良求真的出发点毫不怀疑,我其实也是如此,我相信广大关心此案的网友也都和我们一样抱着求公正、求真相的目的,不论他们持什么观点。

  3、关于说您“咬定”贝志诚是真凶,您认为应是“推定”,我同意前词俗而后词雅,在此道歉,我的意思如果很准确的表达,我想应当是“认定”二字。因为推定意味着据推论确定,那么推论依据的材料的变化和推论过程可能存在的漏洞都有可能导致结论的改变,所以方舟子一直只是质疑贝的一些言行,但从没给贝最终下结论。而您的文章却都是直言贝就是凶手,您就那么坚信不会再有新材料出来?那么坚信您的推理一点例外都没有,一定与事实百分百的一致?就是验DNA,也达不到百分百,何况纯抽象的推理?您就不怕结论下早了?这不是科学的态度,而且对最终找到真相是有害的 。

  4、关于您“只有把贝志诚看成是嫌凶,过去20年所有复杂的案情发展立刻变得十分简单”这个观点,恕我不敢苟同。相反我认为如果这样反而是完全误导了整个案情的方向,原因我的原文已经说得很清楚。科学研究的方法是什么呢?看看中学化学里分子结构发现过程,只满足一种或几种现象的模型不一定是正确的模型,只有满足所有条件或现象的模型才符合分子真正的结构。您的推理中是不是每一步都是必然唯一的结果呢?显然不是。我原文的分析可以看出有些连大概率事件都说不上,您学过逻辑学,应该知道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的关系吧?否定您的结论我不需要推翻您所有的推理,只需指出一个例外您的结果就站不住了。真相简单吗?真相一定很简单,但发现真相的过程却大都是复杂艰难,没有捷径可走的。指望把案情简单化就能找出真凶无疑是瞎猫碰死耗子,也是不科学的。

  5、关于您认为跑题的那一段论述,我倒是认为有必要在此再重复一遍:“作为有灵性的动物,他们做每一件事、说每一句话,并不总是都严密合乎逻辑的,不同的时间、地点、性格、心里、智商甚至心情都会影响到人的每一个具体行为,这就是感性。推理当然应该细节严谨符合逻辑,但问题是细节要细到什么程度才能真正还原一切真相。事实上现实生活中细节往往比分析者能想象的情结更复杂,就像微积分,当细节无限细分下去的时候,再严密的逻辑链也只是推理线上的一个个距离稀疏的点,点与点之间仍会有各种其他的细节随时可能将事实真相引向与我们常识相反的方向。”

  这段话其实是针对方舟子说的,为什么这段话重要?因为这应该是我们将逻辑推理用于分析人的行为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人不是按纯理性设计的机器,都既有理性的一面,也有感性的一面,区别在于有的人理性强,有的人感性强;有时你会很理性,有时你又可能很感性。因此没有逻辑能够穷尽所有的人性,也就不可能指望推理能够揭示一切真相。对充满感性的文学创作者是如此,对纠结着各种复杂情绪的罪犯也是如此。人性或许可以想象,但不能计算。

  6、您说的对,您应该没说过贝志诚所有的话都是在撒谎。因为我不可能记住您说的每一句话,但我看到了您清晰明了的观点和结论。

  7、我确实没有“在美国读那么多年的书,被美国老师改了无数的作业”,但是我偶尔会给小朋友改下作文,说实话有时候有事着急了就改的不是那么到位。而您那是老师改作业,职业行为哦。换成帮朋友呢?帮一个错误百出而又急着要走的朋友呢?况且这也只是您的个人经验,但您既然这样说了,说实话这事儿我还真没把握,还请有过类似国外经历的朋友多发表下意见。

  8、贝的原文是这样滴:“28号中午,我正送女朋友去机场参加她的工作实习,呼机响了,打电话过去是朱令的父亲,一个低沉悲哀的声音“确诊了,是铊中毒,超标几百倍”。等到我傍晚回到宿舍再通电话,得到的消息是协和对此没有经验,希望:1、协助找到广谱抗毒药物“二巯基丙醇”,因为协和没有或者是只有几支。2、 是否还有其他更好的治疗办法。3、 预后不乐观,铊中毒对神经系统损害极大,国外是否有经验之后连着两天我们宿舍的同学基本上每天工作20小时,有的在检索以前邮件里有用的信息,有的负责和国外联系,我和吴向军跑到清华找朱令的同学求援希望翻译一下邮件找出有用的信息。”

  贝这些话都是可被一个最希望抓到真凶的人也就是朱爸爸证伪的,你要是真凶,你会伪造与朱爸爸说过的话吗?那恐怕不用你今天来推理,朱爸爸早就报警了。

  那么为什么在陈震阳教授“此时已经过化验确认是铊中毒,而且认为朱令不是***,就一定是有人蓄意投毒。同时第一时间建议朱令应该立即服用普鲁士蓝解毒”的情况下,朱爸爸还要在晚上给贝打电话希望寻找广谱抗毒药物“二巯基丙醇”和了解是否还有其他更好的治疗办法呢?

  请记住朱爸爸的电话里提到因为协和没有或者是只有几支“二巯基丙醇”。这句话很重要,因为这说明虽然陈震阳教授已给出了治疗建议,但是朱家此时还是以协和的治疗意见为主,更多地依赖或相信协和的技术。这也正是协和的可恨之处。一个职业病防治所,一个全国著名的三甲医院,前者还没见过本人,后者则从开始就介入治疗对病人十分熟悉,如果你是家属你会怎么选?要是你在中国有过家人重病住院以及转院之类的经历,你就知道这样的事情是多么的无奈又多么的常见了。朱家这时的想法一定是(1)、先按协和的方案治。(2)、协和也不可全信了,陈震阳教授的方案也不敢确定靠不靠谱,还是要多找点途径问问才行。

  可能还会有人问,陈震阳不是已经给出普鲁士蓝的治疗方案了吗?协和干嘛还要用“二巯基丙醇”?提这种问题的人还是不了解真实的国情和民生,我想如果陈教授当时确实给出了正确方案,朱爸爸不会不转告协和,但是协和是否会相信和采纳就很不一定了。看看贝志诚当时给协和送邮件遭遇的各种傲慢无礼甚至刁难就知道了。

  确定了以上的事实,那贝志诚随后发动寝室同学检索翻译邮件试图寻找更多有用的信息,这举动还反常吗?

  9、对于找朱令室友帮忙可能泄露了案情这事,贝是否检讨过我不知道,但清华保卫处(顺便指出一个您的常识错误,清华这样的大学保卫部门不可能只是科级,您给我的感觉像是在国外太久,对中国国情缺乏了解啊)没按程序尽到责任是一定的,不存在嫁祸一说。按您的说法朱家最晚4月30号已经报案,按网上说法28号晚上朱家就通过清华大学化学系副系主任薛芳渝教授向清华大学保卫部部长兼清华大学派出所副所长报案。然后呢?他们要是立刻采取措施封锁寝室,又何来后面的麻烦?您不怪他们缺乏基本的职业素质和责任心,倒怪社会经验不足的大学生贝志诚缺乏警惕性?老实说别人不知道反正换我估计也一样没这个警惕性,就有这个警惕性也不见得能想到该怎么做。

  10、贝志诚根据回邮就怀疑铊中毒,这现在被很多人认为很关键,就是到底收到多少邮件,有没有可能收到那么多回邮,里面到底有多提到铊。但这事是很容易证伪的,因为毕竟当时有那么多参与者。而且协和最初接诊的医生也一直怀疑是铊中毒,不能排除贝知道了这个情况而产生倾向,另外也不排除他确如你所说看过白马酒店这本书而有所联想,或者某封回邮对铊中毒的描述与朱令接近症状很接近,或者贝记忆错误,或者贝出于尽快找出凶手而有所夸张渲染,当然也不排除贝自己就是凶手。按你说法这么多可能性都是值得调查的,那调查还没搞你是怎么下的判断认定贝就是真凶呢?靠逻辑?那您的逻辑链就太松散了。

  11、关于你说“任何人听到自己亲友铊中毒,第一反应就是不声张”,不知这个主观判断有多少人同意?现实有这么简单吗?人性多复杂啊我的教授先生。

  12、您说“朱父母已报案,朱父第一时间告知贝志诚诊断结果,朱父如此之信任贝。”因此您推测“此时贝一定应该知道报案一事”。请问这前者是后者的充分条件吗?如果不是,又怎能进而断定贝第一时间就想到找朱令同学帮忙“很反常”呢?事实上现在并无任何材料显示贝志诚5月1日前已知道这两点,朱爸爸可能有N种原因没在电话里跟贝提这事,这我原文都有分析。

  13、您后面剩下的点评都能在我以上的回复中找到答案,就不一一复述了。只有一个问题要重点谈一下,就是有网友也跟我提到,贝也许开始只是想去朱令寝室打探下情况,并无那么完整的计划。那么我们不妨假如真是贝志诚干的,那么这事:

  (1)跟朱令室友就没任何关系,纯属朱贝二人之间的纠葛。

  (2)一定是室外投毒,就像有分析说可能是在贝过生日那天在外面餐厅干的。那么寝室也就没有任何犯罪证据需要销毁。

  (3)二人的交往极为隐秘,因此到现在无任何人知晓,贝也就跟孙维或整个物化二班无任何交集,也无从知道孙维课题要用到铊,因为即使连朱令也没听说过这个东东。

  现在如果你是贝,第一时间得到了确诊是铊中毒的消息,而且假定也知道朱家已怀疑是投毒并报案,你心虚慌张之下首先就会想到从无交集连面都没见过的朱令室友?想到找什么办法钻进连一个熟人都没有的清华女生宿舍动手脚?比如男扮女装之类?然后经过理智的逻辑推理,你决定马上为了这应该不到1%的机会开始从本寝室造势,忽悠大家一起检索翻译邮件?。。。。。。。

  然后你们过去碰巧寝室无人,使你得以支使吴同学留下来而自己开溜避免了露面

  然后朱令室友碰巧五一都要出去,而且碰巧一个也不愿意留下来帮忙

  然后碰巧清华保卫处又没及时封锁寝室

  然后最重要的是碰巧朱令还有个室友孙维能经常接触到铊

  然后碰巧清华派出所与市公安局不明原因(现在都没搞清)地要拖到五一节后才开始现场调查

  然后。。。。。。

  最后你居然终于成功了,全靠神逻辑啊。

  14、最后应您的请求明确下我的立场:贝志诚到底有没有在重大问题上撒谎?对此我没有立场。因为根本没有经过证伪的话我怎么断定他是撒谎?您又怎么能断定?但能肯定的是他的这些话都是很容易证实或证伪的,首先贝的室友,收发邮件咋回事他们应该都清楚,而且他们不像朱令的室友与朱令本人有什么瓜葛,他们的话应该是可信的。其次朱爸爸,他是最没必要撒谎的一个,28号那两个重要的电话如果贝撒谎,他肯定比您先不干了。因此我唯一的立场就是:赞成此案尽快重启,对所有嫌疑人和可能涉案人包括贝志诚都进行正式司法调查,以平息人民的愤怒和疑问。

  桥下熊 2013/5/23

新加坡国立大学志诚真凶耐心回复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