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最新mv正文

教师之友杂志独家报道: 揭示凯钦***真相——一个原始案例给教育带来了什么?(转载)

wangchaowh 最新mv 2022-09-12 19:30:02 22 0

  (通栏大标题)

  不是凯钦会是谁?

  教育,你还不低头反思

  策划背景

  他,14岁;她,50岁;他们是师生,确切地说,如今,他们是生死相对的师生。

  为什么老师视如正常的批评,学生却为之轻生?为什么同一件事情,老师和学生却有大相径庭的看法?是什么,刺破了生命的底线?

  几滴墨水,一条生命,是什么使这原本毫不相干的二者成为因果?我们的学生怎么了?我们的教师怎么了?我们的教育怎么了?

  ,

  [新闻事件]

  据新华社11月4日消息:10月31日上午,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一名14岁中学生自缢身亡。他在遗书里说,“我在学校淘气,把钢笔水甩在了语文老师的身上。我其实只甩了一次。但老师不信我,非说以前有人甩的也要我承认。我很委屈,还说如果我不承认,就和我没完没了。还说我是人渣,是没人性。我实在受不了了……”他表示,要用死来向老师“证明自己的清白”,并讨回“自尊”。

  据该校老师介绍,小凯钦性格活泼,爱说爱动,不是心眼小的那种孩子。凯钦的同学得知这一悲剧后,也都泣不成声。一位姓杨的女同学对记者说:“平时大大咧咧的他,怎么会为这点小事离我们而去呢?我真不敢相信!”

  说起向语文老师衣服上甩墨水的事儿,一位老师告诉记者,这是一个星期前的事,语文老师认为凯钦往她身上甩过4次墨水,可凯钦只承认一次,而且十分生气的语文老师说了一些过头的气话,使凯钦感到特别委屈。据凯钦的一位同学说,在其自尽的前一天,语文老师又找他到办公室承认错误,并要其叫家长来,回到教室以后,他对周围同学说,如果老师再逼我,我就不想活了。

    据呼市第34中学的有关领导介绍,这位语文老师是从教几十年的老教师,曾获得过市一级的先进,但最近身体不好,爱人又下岗,工作情绪受到一定影响。一些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这个悲剧固然反映了目前我国学校教育存在一些问题,但它也是包括家庭教育、孩子自身心理素质差在内的多种消极因素互动的一个偶然结果。

   媒体迅速关注了此事。11月5日起,由新华社记者采写的有关此事的报道开始铺天盖地在全国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类媒体以及国内各门户网站、专业网站上转载,同时,对于该事件的各种讨论在各媒体及网上轰轰烈烈展开,持续至今,在深圳,甚至开展了一场“该不该将此事告知学生”的大讨论。表面看来,这是一个近年并不鲜见的案例,但其引发的业内及社会关注度却是近年罕见的,诸如教师形象应如何定位、教师职业的内涵,学生独立人格的确立,师生关系如何导入良性……等一系列问题被圈内圈外的人们热烈地讨论着,一场对中国教育的反思已然展开。

  为此,本刊记者专程赴呼市采访,力求从客观的视角探寻事件的本来面目,然而,此举并非在事情的表面去论证孰是孰非,而是意在为我们的教育提供一份原始的文本,做一次本真意义上的探讨。

  凯钦之死 (文章标题)

  本刊记者 刘琴

  深秋,呼市,一只雏鹰在寒流中折断翅膀

  10月31日,一段时间来一直天气晴好的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寒流骤至。早晨七点,呼市34中学初二5班的学生凯钦背着书包出门后又返回家中,他在楼下对妈妈喊道:“妈,今天天气剧冷,你跟爸上班时多穿点衣服!”谁曾想到,这竟是一个14岁生命在人世的最后留言。凯钦是一名达斡尔族少年,“凯钦”为达斡尔语,意为展翅高飞的雄鹰。就是在这一天,他折断了他的翅膀。

  中午1时过,凯钦的父母陆续回到家中,家中的老保姆告之:凯钦还没回家。凯钦的父亲韩建斌忙给儿子打传呼,结果传呼在家中响起来了。韩建斌又骑车到离家3、5分钟路程的学校寻找儿子。学校空落落的操场上没见到儿子的身影,却接到妻子从家中打来的电话:儿子出事了。韩建斌一下懵了,大脑一遍空白。至今,他仍无法记起自己是如何回到家中。

  事后,记者曾去过韩家的凉房(呼市居民用以堆放杂物的小房间,一般不与家中主要用房连接),也许是没有暖气的缘故,当时,记者有一种寒彻筋骨的感觉。就是在这里,凯钦亲手结束了自己14岁的生命,而且,他采用了一种极其极端的方式:自缢。据呼市公安局新城分局刑警大队干警现场勘查,孩子是踩着梯子上吊死亡的,没有丝毫他杀的痕迹。

  在现场,负责调查的公安人员发现了一封用钉书机钉得整整齐齐的遗书,他们认为,这封遗书是目前孩子***原因的最重要的解释。

  这份遗书是这样写的:

  妈妈爸爸:

  我走了,这次并不是无原因的。是因为我在学校淘气,把钢笔水甩在了语文老师的身上。我其实只甩了一次。但老师不信我,非说以前有人甩的也要我承认。我很屈,还说如果我不承认,就和我没完没了。还说我是人渣,不是是没人性(原文)。我实在受不了了。我夜里一闭眼就看见她来骂我。如果她不相信我,我就只有拿死来证明。虽然我知道,你们一定决得(原文)这不值,这不算什么,只不过甩了老师钢笔水,但我觉得很值。我大了,有自尊了,K老师(语文老师)(注:本刊在此隐去该教师真实姓名)让我失去了自尊,失去了人格,失去了我内心就(原文)保(原文)贵的东西。你们不用伤心。但我想现在你们不可能不伤心。你们放心,我就是变成鬼,我也一定会缠她一辈子。你们好好对姥爷和大娘(即前文提到的韩家的老保姆,本刊注。)大娘和姥爷和你们对我最好。还有我曾经交往的同学和老师。我以后会在未知世界中看着你们,保佑你们。可以和姥爷说我去外地念书了。我的存款(凯钦姥爷每月给孩子1000元现金,备其将来读书之需。本刊注。)全部归你们。好好生活吧!但妈妈,我知道你的脾气,如果你再想不开的话,我会死不足惜的。一定要坚强。

   庆儿

   2001 10月30日夜

  我爱你们!

  永远永远!

  再见!

  这是一封读来令人心悸的遗书:如此缜密的安排身后事,如此冷静的分析死之利弊,还有如此激烈率性的文风!尤令记者吃惊的是,一个14岁的少年竟如此理性地安排这样一个绝对非理性的事件,他有否想到,相关之人情何以堪?还有那位被他用生命抨击的教师,又该如何面对他的夭折?这,对她公平吗?对他自己,公平吗?

  声讨,声援,K老师在泪水中为自己抗辩

  11月16日,在34中的教师宿舍,记者见到了已被联合调查小组停课的凯钦的语文老师——K老师。据介绍,K老师从教25年,曾获得过两次呼市教委“优秀教师”和一次“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多年担任班主任工作,后因患甲亢改任课任老师。她看上去显得比50岁的年龄要年轻,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是很典型的中学教师的样子。同时在家的还有她的丈夫。他们还有一个18岁正在读高三的女儿,因为学校离家太远,女儿总是夜里才能回家。

  “我触犯了教师法的哪一条?”

  一开始,亢老师对记者的采访很抗拒,在记者一再解释采访意图后,她忽然痛哭起来:“这件事,我觉得挺奇怪,挺冤枉。批评教育学生,是教育法赋予我们教师的义务。学生***,老师不管,是老师失职。我想不通,我这是触犯了教师法的哪一条?孩子的离去,我很痛心,毕竟是花季呀,他怎么就这么不珍惜自己的生命呢?这几天来,我无时无刻不在反省自己,是否对学生要求过高?没有估计到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没有及时跟家长沟通?但这么多天,我反省,到底我触犯了哪条法规?我没打,没骂,没罚站,没停课,只是,我的态度生硬了一点,语言过火了一点。可孩子的死毕竟是因我而起,早知道事情会这样,就算全身涂满墨水,我也不敢责备了,也不敢批评教育了。”

  “我和学生相处很融洽”

  随后,亢老师从里屋拿出一件红色带白杠的运动服和一件红色夹克衫,记者看见,红色运动服后背上确有墨渍清洗后留下的水圈印,红色夹克衫后背衣摆处则有两道没有清洗的、明显是甩上去的钢笔水痕迹。亢老师向记者讲述了这些墨水印的由来:

  这套红色带白杠的运动服,200多块钱一套,是去年买的,我就穿过三四次,一水还没洗过呢。今年国庆大假的第一天,我在家整理家务,发现衣服被甩上了蓝墨水,当时我很心疼,也想到可能是学生干的,可能是故意,也可能是不小心,但我带了两个班的语文课,也无法判断是哪个班干的。我很心疼,担心洗不掉,还是女儿教我到文具店买回“魔笔”,钢笔水抹上“魔笔”再用水一搓就洗掉了,当时,我只洗了局部。大假完后,10月8日,我穿了这件红夹克去上课,后来,是20日还是21日?我记不清了,总之就是干家务的时候发现这件衣服上也被甩上了,到底是谁干的?我挺恼火,干吗老往我身上甩墨水?我自己觉得我和学生相处很融洽,学生有什么,自己就是批评、教育,也没得罪过谁呀?我是个很认真的人,但这个事太麻烦,想追究吧,该向哪个班去追究?而且,我这人一进了教室就很投入,讲课很激动,背后发生了什么,根本不知道。这次,我还是只洗了衣服的局部。

  “被人盯着甩墨水,心里很窝火。”

  22日上班,我还是穿的这件红夹克,早自习是5班,第一二节课是9班,然后我去医务室量血压,脱衣服一看,又有了,心里气,但也没对人说,怕人家议论:这老师怎么了,这么招学生恨,人家专门盯着她甩墨水。下午,我找了9班的班主任,说了这个事,9班的班主任很重视,下午就去班里说了,第三节自习,我到9班答疑,曹老师说没查出来是谁干的,问我怀疑谁,我确实想不出来,说看哪个都不象。晚自习,我在5班串行答疑。下课回办公室一看,身上又被甩上了,这下,我知道是5班的同学干的了,但还是不知道是谁。

  “不要让我来找你,那样你就被动了。”

  星期二,我还穿着这件红夹克衫去上课,这次我也懒得洗了,我叫了两个学生帮我观察,还专门在讲课时串行。下课一看身上,没有。星期三,早自习,我将5班班主任叫到楼道,说了这个事,并叫他到班上说说,然后我去了9班,一进去就说:老师向大家道歉,甩墨水的事不是发生在我们9班,是5班。然后,我又扭头去了5班,说:有个事,老师不得不说了。我把情况向全班做了介绍,又说:

  “为什么一开始老师不怀疑我们五班的同学呢?第一,咱们相处时间短,第二,咱们相处很融洽,没有发生过任何冲突。但事情却出乎我的意料,往老师身上4次甩墨水的,就是五班的同学。这完全是不尊重老师。对老师有意见,可以交流,不能用这种方式来伤害老师。你这种行为影响了你在我心目中的形象,而且影响了五班的整体形象,为什么这样说呢?我就不相信我们5班的同学真不知道这件事,甩墨水这位同学的同桌哪儿去了?前后左右哪儿去了?难道都没看见吗?你不和老师说,不反映,老师能理解,但为什么你不制止这种行为呢?没想到我们5班的学生素质这么差!没有是非观念!但是我相信,总会有有觉悟的同学的。今天不觉悟,明天觉悟,张三不说,李四要说,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但是,我还是建议这位同学主动找老师来承认错误,找我也行,找班主任老师也行,总之,不要让我来找你,那样你就被动了。”

  “别的老师都说,不知为什么,学生就怕你。”

  唉,这个班的班风真差。我的前任是个小年轻,就是被这个班的学生告下去的。所以这学期学校安排我上这个班的语文课。我对学生要求很严格,上课纪律一直比较好。学校别的老师也来听过我的课,看见这个班安安静静地上课都称奇,他们对我说:不知道为什么,学生就怕你。

  “我没骂过‘人渣’。”

  下了早自习,回到办公室刚坐下,5班的班长陪着凯钦来承认错误了,凯钦第一句话就说:老师,墨水是我甩的。我说:是你呀,你这个人咋这么差。当时,我很生气,说话的声音也比较大,再加上马上要去上课,便让凯钦走了,留下了班长,我批评了她:昨天我问你这个事,你还说不知道,你应该有是非观念,凯钦就坐在你的前面,你会没看见?

  下午,我抱着那两件衣服,又去找了5班的班主任,对他说,你看看,就是这衣服,200多块钱呢。班主任老师说,那咱们见见家长?我表示同意。

  我没骂过“人渣”、“没人性”这些话,在我的字典里,没有“人渣”这个词,这应该是香港电影传过来的吧。而且,凯钦确实甩过4次墨水,这点他本来承认的。

  “凯钦写了检查认错,他说:我恳请您原谅我一次。”

  10月25日,星期四下午,我把凯钦叫到办公室,问他为什么总往我身上甩墨水,他说不是故意的,我当时一听就火了(再加上我本来就是个大嗓门)说:还不是故意的,不是故意的能一次、两次、三次、四次?一开始凯钦不承认他甩了四次,后来我告诉他,一次和四次的性质是一样的,承认了,就对了,就没事了。后来凯钦还是承认他甩了四次,我就让他把这4次甩墨水的过程写下来再交给我。

  星期五,早晨8时我去上班,一进办公室就看见桌上放了一份检查。这孩子把我的意图理解错了,我并没有想让他写检查。而且这份检查并没有按我的要求写,没有写出四次甩墨水的过程。

  说着,K老师走进里屋,拿了一份凯钦所写检查的复印件出来。检查内容如下:

  这一次我三番五次往您身上甩钢笔水,我已经深刻的认识到了错误。

  不论因为什么理由将钢笔水甩到您身上都不对。我当时因为一时头发热甩了墨水。我现在知道我的做法实在让人不能容忍。但我恳请您原谅我一次。我以后决不会再出现这样那样的事了。我知道我把您气得够戗,我一没有尊重老师,二无视校规校纪,很严重的***行为,我在这里再说一声:“老师对不起,对不起。我也对不起全班同学。”

  我今天一定彻底改正我犯的错误。全力以赴好好学好语文及各科知识。期中以最好的成绩来真正对您道歉。(注:文中错别字已改。)

  “听说孩子出事了,我的头‘嗡’的一下,手脚冰凉。”

  10月30日,星期二,我到5班答疑,串行经过凯钦时,随口问了句:“凯钦,家长怎么还没来?”他低着头说:“来呀。”

  10月31日,星期三,我在5班上课发现凯钦没来。下午,校长给我打电话,叫我到校长办公室去。去了后,我把这个事的过程简单给校长介绍了一下。我问校长:怎么了?校长说出事了。我说出啥事了?校长说孩子上吊了。我问,死了?校长说,死了。当时我头“嗡”的一下,半晌说不出话来,手脚冰凉,走道时脚都是软的。我简直不相信,这不可能呀,但不相信也不行,这是事实呀。

  “班上同学表现还正常”

  星期五,5班有两节课,是复习。我仍然像往常一样去上课,尽量保持镇静,学生的情况也比较正常,只是凯钦的座位空着。星期五晚上,校长给我打来电话,让我暂停上课,停职反省。星期六,区里组成了联合调查小组,我又去汇报情况,星期天上午,又叫我去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

  “我和爱人抱头哭了”

  这件事本来是瞒着女儿的,后来瞒不住了,还是告诉了她。她知道后心情一直不好,在家里也不怎么和我们说话,说话态度也不好,在学校考试也考砸了。我被甩墨水的事情我女儿最清楚,因为被甩墨水后,我虽然在学校里没吱声,在家里却气得很,我女儿当时还劝我,要查到了是谁干的,可千万别打人家,骂人家。我爱人一直很支持我,说:是非自有公论,况且咱不是一个人,咱们有学校,有教委。

  事情发生后,常有一些老师打来电话安慰我,支持我。山西太原一位教师还给我写来 鼓励我,让我挺住。我爱人看了信当时就哭了,我们俩都哭了。有些报道是不真实的,我爱人是下过岗,但那是去年1月的事了,今年8月他已经回厂里了,当然,他们那个厂回去还是没什么效益。我也从来没有叫学生赔200元钱的想法,也没对谁提出来过。

  “我不知道检查什么”

  现在,调查小组叫我停课,也叫我去调查了,可又不给我下结论,叫我在家里呆着,写检查,我不知道停课要停到什么时候,也不知为什么要停课,也不知道我错在哪儿,该检查什么。

  K老师不知道错在哪儿,也不知道该检查什么。确实,如果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看到的东西也就不同。那么,从学生的角度来看,能看到些什么呢?

  真相,真相,真相还重要吗?

  11月17日,记者采访了凯钦的同学。

  看来,凯钦的同学并不同意K老师的某些说法。

  K老师和同学关系融洽吗?

  接受采访的学生(为了保护未成年人,本刊在此隐去他们的姓名。)明确表示:不喜欢语文老师,并且表示,他们代表了班上绝大多数同学的意见,对此,记者无法去一一考证,只能原话实录。他们列举了这样一些事例:

  ——K老师到班上做的第一件事,是让每个同学写下自己父母的工作单位,姓名,联系方式,而且,单位写得笼统不行,必须写详细,有的同学写得不够详细,还被打回来重写。记者问,这不是老师为了同家长更好取得联系吗?学生答曰:那为什么她不直接给凯钦父母打电话?他们认为,老师所为另有目的,而正是这个“另有目的”,导致他们对老师产生看法。

  ——K老师主动约请了一些同学到家中补课,一个月60元,内容是语法和作文,现在班上共有6名同学周末在其家中补课,补课内容是语法和作文,但有的同学认为,有时补课感觉是在凑时间。K老师停课了,补课费也还没有退。

  ——K老师改作业不认真。一位同学特地拿出两个语文作业本给记者看,并解释说:K老师改作业都是划大勾,有好多错误她根本就没发现;而现在顶替K老师给班上上语文课的老师就不同了,全是小勾,而且错误的还给改出来。

  ——K老师偏心,上课提问老是盯着几个成绩好的同学问。凯钦有几次专门对此做了记录:抽了几个问题,都叫谁回答的,谁谁谁被抽了几次,谁谁谁从来没轮上。

  ——K老师教两个班,在5班时,就贬5班夸9班,在9班时,就贬9班夸5班,(K老师的本意大概是想采用激将法,但看来学生并不领情。)他们说,K老师老说我们班怎么怎么不行,我们听着特烦。

  ——甚至于,同学对K老师所在的整个语文办公室都有意见,他们说,每次到语文办公室都听见老师在说吃的,有时他们还互相抄菜谱。

  ——学生说,K老师挺凶的,上课从没见她笑过,听说她“更年期”,惹了她和你没完没了。

  “确实听见过‘人渣’这个词”

  ——接受采访的学生说,K老师绝对骂过人渣,那天也不止班长一个人陪凯钦去办公室认错 ,在路上,凯钦还遇上了另一个同学,就临时抓住,给自己壮胆。这两个同学后来都说,清清楚楚听见K老师骂了“人渣”这个词。

  记者问,你们平时骂人用什么词呢?对“人渣”这个词为什么反应这么大?接受采访的学生羞涩地笑了一阵后,对记者说:我们平时骂人就是说:你妈的X,你爸的X,或者说操什么的,(记者在此不厌其烦地记录这些不雅词汇,是为了探究学生对“人渣”这个词的理解,在此请求读者原谅。)开玩笑或者生气都用这些词,不过语气不同,“人渣”是很严重的词,就是生气,我们也不对同学用这个词,谁要是用了,保准立马和他翻脸,这是原则。比如我们班上有个男同学,父亲去世了,我们班的同学和他无论是开玩笑还是真的发生冲突,都不会提到“爸”这个词。

  “是K老师让凯钦承认甩了4次墨水的。”

  接受采访的学生都认为凯钦平时是一个非常开朗、调皮的男孩儿,而且“敢做敢当”,他们举例说,班里曾经有一个同学常受高年级同学的欺负,凯钦知道了,就出面找到了那位大同学,说:大哥哥,求求你们别再欺负人了。他们认为,凯钦绝不会说谎的,因为他要是不站出来承认,一般说来同学也不会去揭发,既然他主动承认了他甩过墨水,他为什么又说一半留一半呢?

  那为什么凯钦又曾经承认自己甩过4次墨水呢?接受采访的学生这样解释:据当时陪凯钦一道去认错的同学说,是K老师耍计谋让凯钦承认甩过4次墨水的。当时凯钦只承认甩过一次,但K老师说,一次和四次性质是一样的,只要承认了就没事了,否则没完,所以凯钦就承认4次,但没想到承认了4次老师却还是和他没完,非要他请家长,凯钦就不愿背黑锅了。

  “K老师对凯钦说:明天是你的最后期限 。”

  接受采访的同学说,10月30日,星期二,上语文课的时候,K老师问凯钦为什么家长还没来,凯钦说:来呀。K老师又说:明天是你的最后期限。当时,他们的对话凯钦周围的同学都听见了。后来,凯钦对同学说,老师再逼我,我就死。同学都以为他开玩笑,都笑了,他也跟着笑了。

  凯钦的同学还提到,曾看见凯钦被语文老师叫到办公室批评后哭着***室;凯钦还曾经哭着对同学说老师要叫他赔200元钱。

  “我们不可能平静。”

  接受采访的同学介绍说,知道凯钦的事后,好多同学哭了,不少同学联名给校长写信,署的都是真名,要求开除语文老师,校长到班上答复说,这个决定她自己也做不了。班里还专门出了一期墙报,主题就是:凯钦,我们怀念你。后来学校让擦了。凯钦的班主任说,初二5班要永远保留凯钦的座位,直到毕业这个位置要永远保留。

  采访中,记者还注意到这样一个细节:K老师曾清清楚楚地告诉记者,4道墨水是从9月到10月这样一段时间陆续被甩上的,但接受采访的学生却都只知道老师身上被甩了4道墨水,而不知道是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内被陆续甩上的。

  

  事情往往是这样,发生后,很难再恢复原样。尘埃落定,探究真相又有多大的意义呢?但至少,祛除事发后的粉饰和想象,尽力恢复事物的本来面目,让每个人物在自由状态中去演绎他已然划出的轨迹,将在最大意义上为我们的教育提供一份可资借鉴的文本。

  亲情,友情,哪一种情可以依赖?

  采访过程中,记者听到这样一些议论:

  ——凯钦生活在一个离异家庭,现在的父亲是继父,他的***是否也有家庭缺少温暖的原因;

  ——凯钦与姥爷生活在一起,家里对他“待管不管”;

  ——从“墨水事件”到凯钦***这么长一段时间,凯钦家人居然没有察觉凯钦的异常,比如***当天凯钦出门后又返回家中叮嘱父母多穿衣裳,这样的反常举动居然都没能引起父母重视,因此难道家长就没有一点责任吗?

  11月16日夜里,记者采访了凯钦的父母,记者不忍心再去碰撞一个母亲的伤痛,因此选择了凯钦的继父韩建斌为主要采访对象。

  记者(以下简称记):听说凯钦在选择离开的那天早上曾在出门后又返回家中叮嘱你们多穿点衣裳,你们没有觉得这有什么不同寻常的地方?在这之前的一周时间里,你们都没有察觉他情绪上有什么反常的地方?

  韩建斌(以下简称韩):凯钦是个特别善良、特别会关心人的孩子,平常他妈妈爱漂亮,爱穿裙子,每到变天他常常是出门又折回来,叮嘱他妈妈不要冻着,所以我们一点没觉出有什么异常。

  这一段时间以来,因为凯钦87岁的姥爷锁骨骨折,一直住在医院,我们俩每天都要去护理,特别劳累,(凯钦也常去,)所以每天到家都很晚。10月30日晚上我们也是10点过才到家,也没看出凯钦有什么不正常。凯钦也没有向我们透露什么,直到孩子出事了,家里的老保姆一边哭,一边骂:老师逼死了我们家孩子,老师逼死了我们家孩子。我们这才知道孩子曾经告诉保姆,老师叫他请家长,赔 200块钱的事。

  记:对不起,听说你是凯钦的继父?你们之间的关系怎样呢?

  韩:我只对你说这样一件事。孩子6岁时我就和他在一块儿了,邻居问他叫我什么,他说要对他好呢就叫爸爸,要不就叫叔叔,但不到半个月他就叫我爸爸了,没有任何人教他。

  凯钦非常懂事,有时我有应酬,会喝点酒,孩子知道他妈妈不喜欢我喝酒,晚上就会主动要求同我一起睡,知道喝了酒会口干,他会倒水给我。他对保姆也很好,吃什么都记着,就连他的遗书里,都叮嘱我们要对大娘(即保姆)好。孩子一直和我们住在一起,现在住姥爷家,一是因为姥爷身体不好,需要照顾,二是凯钦上学方便,所以我们一家人都搬过来住了。我和他母亲结婚后没有再要小孩,我们就凯钦这一个儿子。

  记:你们平时对凯钦的教育方法如何呢?凯钦为什么那么抗拒请家长?你们知道了他甩墨水的事,会对他怎样?

  韩:有点像朋友,比较平等。有时我们批评他,如果批评错了,我们要给他道歉。凯钦的成绩非常一般,那是因为我们不想非让他走应试这条路。他的综合素质不错,自理能力相当强。我们俩常在一块儿聊天,我常给他讲一些做人的道理。这几天我常常反思自己对他的一些教育,我常对他说,无论任何时候,都要勇于承认错误。我为此感到内疚,我想,是不是这害了孩子呢?我们是军人家庭,我这种教育我觉得是对的,但孩子恰恰是因为勇于承认错误而送了命,我是不是害了孩子呢?

  在我记忆中,老师让孩子请家长,这还是第一次。知道这事后,我们会批评孩子,但绝不会打他。

  记;听说发现孩子出事后,你们没有马上把孩子放下来,还有人说孩子的母亲表现过于冷静,一直没怎么流泪。对不起,我这样问,是因为外界对此有些议论。

  韩:当时的场面特别悲惨,现在想起来还是全身发冷的感觉。那时我们都特别恍惚,压根就没想到凯钦会是***,都想到是不是别的原因,刑事方面的,因此当时我给单位(韩是当地某武警部队的军官)打了电话,部队领导说得保护好现场。其实孩子当时就不可能有生还的希望了,我们回家是中午1点过,而后来法医估计孩子出事是上午10点过。孩子出事后,他母亲几天里不吃不喝不说话也不睡觉,直到后来凯钦的同学来家,对她说:阿姨,凯钦不在了,我们都是你的孩子,她才一嗓子哭了出来。

  记:听说你们准备打官司?

  韩:是的,我们已经请了律师。有很多家长给我们打来电话,支持我们为这事***。

  我总觉得凯钦随时都会跑进家来,满身大汗,满脸是土,歪带着帽子。可是凯钦是不会再回来了。但校方应该给孩子一个说法,给家长一个交待,不能再让别的孩子像凯钦这样。听说那位老师因为家庭和身体的原因常常不能控制情绪,既然自己的情绪那么容易受影响,就不应该再有做教师的资格。说实话,我们的心里特别悲愤,人家说,年轻人犯的错,上帝也会原谅,孩子毕竟是孩子,他认错了,还写了检讨书,干吗要揪着孩子不放呢?

  孩子的错孩子已经自己站出来承担了,老师也应该拿出勇气,她如果有一点人性,有一点良知的话,就应该承担自己该承担的责任,不要连14岁的孩子都不如。

  随后,记者又采访了凯钦的生身父亲安先生。安先生也是一位军人,他对记者介绍说,凯钦从小由他母亲一手带大,感情非常深,而自己和凯钦的继父韩建斌也是朋友,呼市不大,他知道韩建斌对儿子怎么样。他认为,父母的离异对凯钦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影响,因为双方住得都不远,常来往,凯钦一直都与父母双方见面,双方离异后也都没有再要小孩。在安先生的心目中,凯钦爱说爱笑,不属于内向的孩子。安先生表示,自己将以法定监护人的身份与韩建斌夫妇一道向法院提***讼,为凯钦讨个说法。

  凯钦的姥爷是一位早年参加革命的老干部,母亲毕业于内蒙财经学院,继父韩建斌毕业于陆军学校,从家庭成员组成、知识结构,在加上其父母介绍的平时与儿子相处的情况来看,应该说都是相当不错的。另外据凯钦的同学介绍,凯钦在班上的人缘特别好,朋友很多。这样看来,凯钦的亲情、友情一样都不缺,可说什么都不缺吧,好象又缺了点什么:凯钦始终没有一个能在临终前可以倾心一谈的对象,惟一与之透露了实情的老保姆,又并没能给他什么实质性的帮助,试想,如果凯钦有一个无话不谈的密友呢?少年的心深如海,即使表面看来明亮如镜,在凯钦开朗天真的外表下,又有多少不为外人所知的内心?!

  该宽?该严?什么样的老师才算好老师?

  采访凯钦的班主任,记者很是费了些周折,想尽办法总算弄到了这位班主任的新手机号,联系上后,班主任却不愿意接受采访,电话中听得出来,他还沉浸在失去学生的悲痛中。几经记者说服,班主任同意在34中的传达室里与记者见面,但要求记者在稿件中不要披露他的姓名。

  “凯钦啊,你吓吓我们不就得了!”

  这位班主任是蒙族人,教英语,听说极受学生爱戴,而且和凯钦的关系极好,但偏偏这事就发生在他的班上。凯钦能涎着脸让班主任给钱去买冰棒吃,却偏偏不把自己在生死间徘徊的情状让班主任得知。提起这事,班主任有些咬牙切齿:“凯钦啊,怎么就这么傻呢?要不然,你就离家出走,你不是有钱吗?你拿了钱北京上海去走一转,回来不就什么都结了?或者你吃药得了,吃点药吓唬吓唬我们,好歹也能救过来。”

  “孩子老想让人夸他。”

  在班主任眼里,凯钦是个助人为乐、关心集体、天真活泼的好学生,成绩不是很好,但很好学,就是约束自己的能力较差。凯钦有个特点:自尊心极强,就怕别人看不起,因为怕别人看不起,就常好表现自己,比如从家里拿来脸盆、毛巾、香皂,给老师和同学用,这是爱集体的表现,但也表现出凯钦对表扬的渴望。凯钦家离学校很近,但他每天早上很早就出门,因为他保管着班上开门的钥匙。班里有两个挂钟,每到周末,凯钦会不厌其烦地把它们取下来带回家中,因为他怕有人去偷。在班主任的记忆中,凯钦从来不撒谎,做事一是一,二是二,有时还好给老师提个意见。另外,正因为凯钦好强,他又不愿意把自己的伤心事、烦恼事对人讲。

  “K老师曾有怀疑对象,但不是凯钦。”

  班主任回忆说,K老师发现有人往她身上甩墨水后,曾提出让他在班上查一查,并提出了三个怀疑对象,但其中没有凯钦。后来,K老师没等到他在班上去说这事,就自己先说了。说了后,凯钦就来到了班主任的办公室,说:老师,甩墨水有我。班主任就让他主动到K老师那儿去承认错误。凯钦去了后,哭着又来找班主任,说:我就甩了一次,可K老师非说我甩了4次。班主任对其开导了一番后,他心情才稍微平静了一些。

  “她抱来了衣服,我该怎么理解?”

  班主任接着说:孩子主动承认了,也认错了,我以为这事就差不多了,当时我确实没把这事当成大事,可下午,K老师抱着衣服又来了,说200块钱的衣服,还没下过水,等等。你说,你碰见这事怎么想?当时,我就想,是不是这里面还有一个赔偿的问题?但这显然不是凯钦自己能解决的事,就算他自己有钱,也该告诉家长。所以我对K老师说,要不见见家长?K老师同意了。我就去找到凯钦,叫他让妈妈有时间到学校来一下。凯钦当时说家里姥爷病了,父母忙,来不了。我就叫他等家里有空时再说。后来有一次在楼道里遇上K老师,她问怎么凯钦家长还没来,我告诉她凯钦家里忙。再后来,凯钦又找我,说K老师还让请家长,怎么办?我就问他,怕不怕妈妈?他说,怕。我又问他妈妈知道了会不会打?他“恩”了一下没吱声,我就说要不我打电话?他说,你打电话结果还不是一样的。我就说,那这事先不忙,等哪天妈妈空闲一点,心情好的时候,再跟她提。我真没想到这事是个多大的事,想到凯钦的顾虑,我也就没急着给他家里打电话,想不到……

  “怎样的老师才算好老师?”

  采访中,这位班主任忽然问记者:当老师是严一点好,还是随便一点好?到底什么样的老师才算是一个好老师?怎么样的老师学生才会与他交心。

  记者无法回答他的问题,但从这些问题中,可以看出“凯钦事件”带给他深深的困惑。

  他说,当老师真是太难了,宽一点吧,初中学生正是“皮”的时候,严一点吧,学生又怕你,不和你交心。还有,自己是平等对待学生的,但对凯钦,还是有一点偏爱,但对方家长要是打官司,作为班主任,自己肯定跑不了。他感叹:当老师,真的不容易。

  有什么比学校里人与人间的关系更复杂呢?学校是象牙塔,学校里到处是单纯的学生,但这种单纯却是复杂的单纯。每一位老师面对的都是几十颗一碰即碎的心,与每一位学生的关系,都需要精心的设计和小心的维护,以及发乎真心的热情。而这其中,还牵涉到别的老师与学生的关系,以及老师与老师间的关系。比如,采访中,K老师曾提到,没有在事情一发生时就与班主任沟通,是因为自己缺乏证据,怕伤了班主任面子。而班主任在对此事的处理中,何尝又没有顾及K老师的面子。

  在老师与老师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哪一种关系更重要?

   是耶?非耶?法律才能为我们解惑!

  记者第一次去学校采访时,差点进不了校门,感觉学校的守卫有点如临大敌的味道,但据说,这是凯钦出事后才这样的。

  34中的校长姓郝,在校长办公室,郝校长接待了记者。

  采访时,陆续有不少老师来找校长,其中有一位叫许学知的老教师,拿着初二5班的期中考试成绩也来向校长报喜了。据了解,这位许老师是K老师停课后由学校临时抽调来顶课的。她认为,K老师的教学成绩是不错的,这从学生的考试成绩可以表现出来。记者看到,记分册上,100分(满分110分)以上的学生有两名,90分以上的同学有9名,80分以上的同学有11名,最低分是62.5分。许老师认为,应该尽早让K老师复课,因为一个孩子而让全班几十个孩子蒙受损失,对其他的孩子是不公平的。对此,郝校长对记者解释说,让K老师停课,是联合调查小组的意思,同时学校也不反对,因为考虑到家长的情绪,毕竟别人失去了孩子。

  郝校长向记者表示了四点意思:

  ——现在,因为“凯钦事件”,学校不少老师十分困惑,在开展教育工作时畏手畏脚。前不久还发生这样一件事:一日(凯钦出事后),一学生进办公室,不小心将老师的茶杯打碎,学生忙道歉,老师却说,你没错,你没错,是这杯子该碎。现在学校的教师普遍感到压力,不知道以后该如何管理学生。

  ——凯钦出事后,不少专家提到“挫折教育”,但都说得非常笼统,缺乏指导意义和操作意义,现在的教学大纲也没有关于“挫折教育”的说法,也没有留出教学时间,而且,“挫折教育”具体该怎么搞,老师也没有受过培训,心里也没底。

  ——学校欢迎家长***。很多教育中的是与非校方也非常困惑,也期待找到答案。用法律来判别是非曲直,比较客观,若是行政解决,反而怕有人情的因素。学校到底有没有错,错在哪儿,教师到底有没有错,错在哪儿,让法律来判断,会十分清楚。现在,学校已经请了律师,也通知了当事教师,让她也请律师。(K老师在谈到这个问题时,曾表示出对费用的忧虑,记者建议她可以到有关部门咨询一下,看能否请求法律援助。不知校方为何没有考虑自己教师的经济能力。)

  ——现在,不少家长的自我保护意识加强了,这是好事,但如果学生一出事家长都找学校索赔的话,学校将不堪重负。公立学校本就办得很艰难,国家就那么一点拨款,如果学生出事都让学校赔,学校该怎么办?家长都是花40元钱就把孩子送来了,让买保险又不买,要是赔偿都集中到学校的头上,学校只能关门。

  发稿前一天,从内蒙传来消息:凯钦家人向法院提起的是刑事诉讼。事态在加剧,逝者已矣,生者何堪。一只折断翅膀的鹰,给自己留下的,无非是关于蓝天的想象,而给他人留下的,则可以是比蓝天更大的空间。

  不是凯钦,会是谁?

  对教育的十大猜想

   本刊记者 刘琴

  记者手记:这是一次令记者心情沉重的采访,越是接近真相,沉重感便愈发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基于记者的职业操守,我必须将自己眼中的真相告诸公众;基于对生活的理解,我体谅当事各方的苦衷;基于内心无法压抑的呐喊,我又无法不对事件做一个自己的判断。采访之中随手记录的一些感慨如鲠在喉,也许偏激,也许不够成熟,但也是对教育的一份思考。

  一,如果不是凯钦,会是谁。

  采访中,记者发现,34中学校的管理确实存在一些问题。

  1.实际上,凯钦不是该校学生轻生的第一人。在凯钦之前,曾有一名女生因受不了老师的讥讽,吃安眠药***,幸被抢救回来。在凯钦之后,又有两名女生吞服安眠药于同一天时间被送到医院抢救,有消息说,这两名女生的死因是想“试一下”。这至少说明,该校的生命教育是没有做到家的。

  2.该校体罚现象较为普遍。据了解,前不久,该校一位教师用墩布追着学生打,把墩布杆都打折了;初三年级有一位老师以扇学生小“批兜”(音bidou,当地方言,意为小耳光)闻名,一次能扇几十下。还有个班的7名学生在上计算机课时,因忘记带鞋套,不能进机房,被老师以旷课论处,结果,7个孩子被罚轮流蹲坑(垃圾坑)7天。

  对此,学生的普遍反应是:只要不伤害自尊,打打没关系,只要别太过分。然而,学生中总是有特例的,如果某一位同学偏偏就认为打打有关系呢?

  2. 学生与教师关系亟待梳理。初二5班曾发生过学生联名“驱走”前任语文老师的事件,据说,是因为那位教师扇一位同学的耳光扇得太离谱,全班同学看不下去了,群起攻之,并联名给校长写信,这样,学校才换了语文老师。但虽然老师调换了,这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问题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

  3.教学双方的在校用语都亟待规范。据说,该校教师骂学生“蠢”、“去死吧”之类的现象不在少数。另一方面,记者在采访中曾听一位教师讲述这样一件事,一次,这位老师因拖堂出教室后,正好听到其他班两名学生的对话:一学生羡慕地对另一学生说,你们真好,老师不拖堂。那位学生则应道:我们老师哪像你们老师那么卑鄙无耻。

  4.学校应建立严密的考勤制度。记者曾问学生,如果临时有事不能到校,该怎样请假?学校哪部电话可以用来联络?接受采访的学生一致表示,他们只知道学校门口传达室内的那部公用磁卡电话号码,但那部电话一般都是学生对外联络用,从没听说谁可以用这部电话打进来,临时请假,事后补来假条就可以了。记者大胆的做个假设:如果那天,上第一节课的K老师能把从无旷课现象、且正处于“有事状态”的凯钦无故缺席的情况在第一时间通知班主任,而班主任又能在第一时间与家长取得联系,也许一场悲剧就能避免。(当然,这样的假设偶然性太多,对教师也不太公平。编者注。)

  二,如果教师习惯采用逆向思维。

  如果教师善于运用逆向思维的话,完全可以在追究学生责任之前先对自己进行反思:为什么会被学生屡次甩墨水?如果学生主动认错后,能以一种更为积极的态度去应和学生,不再追究学生为什么犯错,而是赞赏学生改正错误的勇气,事态发展又当如何呢?

  三,如果学生不再害怕“请家长”。

  在采访中,所有的学生与教师都一致同意:学生最怕“请家长”。学生怕请家长是有多方面原因的。首先,长期以来,学生已经形成了这样一种习惯性思维:请家长到学校必定不是好事;第二,一些家长的粗暴教育方法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不敢把自己的***情况告之家长;第三,这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必然过程。当学生的独立意识被唤醒后,更愿意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这个阶段“请家长”会令其有挫败感;第四,我国教育行业长期无服务意识,以精神权威自居,许多教师对待家长缺乏平等观念,致使不少家长对学校产生畏惧心理,认为到学校就是挨老师训的。这样,一些家长在老师那儿受了气会发泄在自己孩子身上,而一些懂事的孩子又不愿意让自己的家长因为自己而遭到羞辱。其实,许多教师对此深谙内情,因而,一些教师把 “请家长”当成了一把尚方宝剑,动不动就高高举起。实际上,因为“请家长”导致的学生出走,***,甚至激化师生矛盾的事例常见诸报端。如果凯钦的老师把“请家长”变成自己的家访,或者至少不是非让自己去请,他们不是都有凯钦家长的联系方式吗?凯钦家离学校又是那么近。那么,又如何呢?

  四,如果常常提醒自己“对方未成年”。

  采访中,不少教师提到:老师批评一下学生,学生就受不了,就跑去***,那学生伤害老师,老师要是也受不了,也***呢?这种说法有点撒娇的意味,至少也是职业素养不够的一种表现。我们不可能把自己等同于未成年人,因为我们是成年人,未成年人的行为其监护人有责任,而成年人自己对自己的言行负责。我们还不能把自己等同于一般的成年人,因为教师是受过专业训练的,有职业规范的,从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的那一刻起,就应该认同这一点。所以,教师的情绪至少不可以同未成年人平起平坐。

  五,能否停止责怪学生“心理素质差”。

  我们不妨平心静气地想一想:是学生心理素质差,还是他们没有必要忍受不当的外来压力?

  现在,对独生子女的诸多责难不绝于耳,但与其年复一年完全缺乏新意的评论一个已然定型的事物,(试问,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短期内能改变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话,那么,一般家庭构成的倒金字塔型就不可能改变,家中多个长辈对惟一后代的疼爱也就不可能改变。)而且,根据社会学原理,在相似人群中总能找到协调的渠道,而一个人群总会形成自己默契的价值体系。既然如此,何不试着去了解这个人群,去认同这个人群,去认可这个人群的价值评判?

  倒是成年人自己,难道不应该改变自己吗?成年人生活的年代,或许环境不是那么好,人格的需要基本被忽略,家长的打骂、教师的打骂都是家常便饭,没有人会像现在去告父母虐待罪。毕竟现在的学生不同,接受了更多西方的东西,我们不能拿自己粗糙的内心去要求学生一样粗糙,甚至于把自己成长过程中受到的一些不公正待遇又来强加于学生,正如同现代的农业没必要去尝试“刀耕火种”,又何必强求学生非得去体验那种漠视人性的环境。

  六,如果正视教师的“更年期”

  都知道当人处于更年期时,容易引发情绪的波动,甚至导致产生一些心理疾患;都知道女人比男人更容易患上“更年期综合症”;都知道中、小学里女教师比例远远超过男教师;都知道更年期的女教师多是学校倚重的教学骨干;然而,在医院早已公开设立“更年期综合症”专家门诊的今天,在不少学校,这却仍然是讳莫如深的话题,至少是没有端上台面的话题。如果有关方面正视这个问题,把此问题提上议事日程,那不仅是教师的福音,也是学生的福音。

  七,如果教师融入学生的文化

  现在的教师与学生之间从年龄上来看已经是两代人,但年龄上的差距是正常的,可怕的是文化上的差异。一些教师进了学校就像进了保险箱,年纪轻轻开始养老,知识的更新更是早已在停滞阶段。

  比如,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现在的学生都对网络有一定的认知,基本上记者接触过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电邮地址和QQ号,他们也坦承时常去网吧。但不少教师对网络却理直气壮的一无所知,包括对前不久在网络(实际上在一般平面媒体上也炒得轰轰烈烈)热炒 的“尹建庭事件”也充耳未闻,这样的教师怎么进行知识的更新,又怎么让学生信服?不要一味指责“现在的孩子”,须知我们自己也是在这样的叹息声中过来的,与其花费时间去感叹对学生文化的不理解,不如花时间去学习学生的文化。

  八,如果教育法规更健全

  在此次采访中,记者深深感到有关法规的严重滞后,这也正是郝校长提到的问题。在人们法律意识普遍加强的今天,有关法律法规却完全是一片空白。比如对学生出事后的责任认定。据说,有的地方干脆以书包放在什么地方来认定,书包在教室里就是学校的责任,在家里学校就没有责任。今天,WTO时代已经来临,外资将大量进入教育领域,教育本身是公共或准公共产品,但教育产业化又必然与市场更多的接轨,这类法规的建立应该是燃眉之急,不能总是等到火烧眉毛才想到打井,规范化是势在必行。

  九,如果政府真的重视教育

  其实这已不是新鲜的话题,政府也确实做了不少努力,但显然,这种努力是不够的。说到底,教育的根本问题是人的问题,通俗化的讲,只有真正让教师职业成为受人羡慕的职业,才能吸引一大批真正的人才,而只有大量高素质人才的进入,才能给我国教育带来质的变化,给我国教育带来空前的生机。

  十,如果给教师重新定位

  现实一点看,“言为人师,行为人范”是否是教师一个不切实际的定位呢?没有为教师提供成为精神偶像的土壤和肥料,却偏要他们硬绷着去扮精神偶像,这只能是一个虚妄的神话。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在教师工资超低甚至拖欠教师工资现象大量存在的地方,教师私下为学生补课赚点外快的行为能禁止得了吗?与其假设一个不具有操作性的、虚幻的神坛,还不如提供一个充分职业化、制度化的环境。比如最大限度完善教师法,使之成为教师的所有行为规范,让一切都变得有迹可寻。

  了解了真相,您不想说点什么吗?来吧,把您想说的寄给教师之友,让我们一起努力来推动中国教育前进。

  我们的EMAIL:jszy@mail.sc.cninfo.net或jiaoshizhiyou@x263.net

之友独家报道揭示真相***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